《飞向斯德哥尔摩的夜晚》达拉斯·韦伯(美)
当我漂浮在覆盖着阴影的北半球上空时,我想到我们都将一点一点、一片一片、一块一块地融入黑暗。我们都消散于我们的词汇、语句、段落和叙述中。我们的生命被耗散在照片、信筏、证件、书籍、奖状和谎言中。我们暴露在镁光灯下,直到一个又一个记录被打破。我们静静等候白天过去,直到阳光越来越微弱。我们在聚拢的阴影下无所事事,直到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亚洲散落在这个星球的深蓝色水域。此时世界的血肉裂开了缝隙,肢体被四散扯开,骨骼碎落在各处。这是语言最后的碎片。我已经体验过双重背叛,尝到过欺瞒的味道,听过最微弱的叹息。我也体验过最冰冷的神秘。我知道很多秘密。除了人们的墓碑没有什么能永远存在。除了人们的嘲讽没有什么能发笑。除了人们的衰老没有什么能呼吸。除了人们的沉默没有什么能说话。在医院通过管道喂食的人和在家中喝水被呛到的人一样都是为了所有人呕吐。在黑夜里漂浮,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要经历的旅程,然后明亮闪烁的星辰升起,别无他物。
其实《飞向斯德哥尔摩的夜空》的真正结尾并不是这段,而是这段之后的一段,但我相信这一段才是真正的结尾段落。韦伯很聪明地把结尾段落提前了一段。这样做的好处是结尾会变得流畅不突兀,读者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故事的结束。而且这一段,主人公从回忆里跳出来,在飞机上,看向悬窗外的夜空,这一时刻重新回到了现实,标题主动浮现出来。优秀的短篇小说大师们都喜欢把标题像彩蛋一样藏在故事的后半部分。阅读变成了寻宝的探险,当文字契合标题的时候,故事也就结束了,这也是为什么书名要在写完整本书后起。
标签: 无标签
仅有一条评论
2020年11月12日
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