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的第1000个闹钟》
每隔半小时他的房间就会有一个闹钟响起。他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自己要做的事,从早上5点开始,5点半,6点,6点半,7点……直到深夜结束。这样的生活持续一周后,他慢慢诞生一种错觉,时间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等距的点,而他只有到达点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是活着的。每天晚上,他都会坐在那张软藤椅上,冷漠地审视自己滑稽的过去,那些在一个又一个点之间无限弯折的曲线生活,那些无意义的轨迹,像是波洛克的那幅《秋天的韵律》,生活在那些没有逻辑的线条中失去了形状。一点一点跌入了主题的陷阱之中。闹钟又响了,他感到不快,这种情绪已经累积了一周。老师让他坚持一个月,如果他坚持不了,他就必须放弃成为他的学生。
一个疯子。他要么成为一个疯子,要么成为一个疯子的学生。他在脑海里赌咒,思维的痕迹依然飘忽不定。要怎样才能实现优美的欧几里德直线?在那两次闹钟响起之间,让思想成为完美的直线,而不再是那些杂乱无章的线条。他开始克制,训练自己保持安静,减少动作,只在必要的时候说话。让自己存在的表现仅仅维持在核心之中。他发现照镜子可以帮助他做到这点,无休止的直视自己让他的思维虽然不至于成为笔直的直线,但是那些优美的圆弧也要胜过杂乱无章的线条。凝视镜中的印象,那唯一的人物,虽然此时此刻,却是过去的痕迹,他的思想要慢一步,光速比他的思维在神经中传播的速度要快的多,当他的样貌在空气中被光子勾勒出来的时候,时间就毫不留情地溜走了,他看到自己时,已经为时已晚。但是这正是他想要的,那就是永远无法看清自己此时此刻的样子。这正是他想要的,他心满意足地照镜子,在镜子中构建全部的哲学,他就像纳西索斯那样乐此不疲地观察镜中的自我,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直到太阳升起,直到月亮落下。就这样,帕利斯又坚持了一个星期。
第三个星期。帕利斯觉得自己好极了,他从未这么相信过自己。他确信时间已经不再是敌人,因为正是时间,他才得以保全那个未来的自己的纯净,那是他永远无法抵达的终点。
第四个星期时,那些圆弧开始慢慢变得支棱了,它们朝直线的方向拉伸自己,直线,帕利斯他要的结果就要达到了。他每天心满意足地醒来,在镜中凝视自己,洗漱,进食,运动,阅读,写作,练习音乐,没有镜子他就无法生存下去,无论做什么,他都必须确保身旁有一面镜子,在家里他用巨大的落地方镜,可以容纳一整架三角钢琴。在室外时,他会背一个背包,里面装了三面大小不一的镜子,大中小,按顺序叠好包好,以及一块无论何时他都要带着的小镜子,它藏在一枚怀表的表盖,透过它,他可以看到自己的一只眼睛。他就这样大肆购买镜子,每天都有镜子碎掉,每天也都有新的镜子送到家。欲壑难填。
最后一天,老师前来祝贺,却在他那间屋子里找到了他的尸体,他躺在一个堆满镜子的房间,天花板,墙壁,床上,地板上,窗户,书架,每一本书,每一页,都塞满了镜子。大的,小的,方的,圆的,不规则的,非几何的,那些镜子在这片仅有一点光照进来的房间里闪烁,而帕利斯的身影,已经永远消失在了之后响起的闹钟声中。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