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

欢迎来到玻璃球世界,目前地图还在搭建中,在一切完工后,直到最后一块玻璃落下,从尘土到星辰,直线们汇聚在一起,为您勾勒出生命的轮廓。而在那之前,时间还只是一种恒久的可能性。

《沉默者的国度》 费尔南多·阿兰布鲁 西班牙

阿兰洽,作为他的姐姐,引导他读书的启蒙老师。格尔卡毫无疑问充满了感激。每年生日姐姐躲着父母和哥哥塞给他一本新书时,他能察觉到其中荷载的重量——他要避免掉入身边人正在坠入的黑洞。格兰卡在16岁时意识到了这点时,他已经成功了。并且试着写诗,写诗。种子在贫瘠的土地和肥沃的土地结出的果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姐姐告诉他,哥哥就是一块贫瘠的土地,而他,用来读书,正合适。
在车祸之后的康复期间,他并没有太过在意,太过。他还能怎么拒绝这样的灾难呢?哭是不可能的,他自尊心极强,即使是在独自一人,他也不曾流泪。他对着镜子,摸摸那被保险杠撞塌的鼻梁,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绝不流下任何眼泪。”誓言在他9岁的时候许诺,在10岁便违背了——因为一块蛋糕。是车祸发生后的一年,他康复了,司机表达歉意,上门送了他一块蛋糕。海绵蛋糕打底,铺了一层厚厚的巧克力和奶油,上面点缀着诺干颗大樱桃。一觉醒来时,本应该是高兴,但事实是,所有人都围着那块少了一半的蛋糕。
费尔南多生动地写出了关于蛋糕的危机。
一开始妈妈的骂骂咧咧:
“怎么了?”阿兰洽发现妈妈一个人在厨房说话。
“没怎么。“
她们没再多说,直到爸爸回来,儿子也回来了,前后脚只差几分钟。两人又累又饿,问吃什么。米伦两眼冒火,恨得咬牙切齿。
何塞满不在乎承认,蛋糕是他吃的,不过,切一块当早饭时,已经有人吃过。他才以为所有人都能吃。
“什么叫有人吃过?“
“当时蛋糕已经缺了一块,比我切的那块还要大。“
米伦转头去看丈夫,不等他解释,就开始嚷嚷。胡里安摇头否认。
“不是你,那是谁?”
胡里安承认离家前没忍住,吃了三个樱桃,就这些。
何塞不相信:
“好了,爸,不可能的。”
“什么不可能?”
“我起床时,蛋糕已经少了一大块了,我们家你起床最早。”
“要是我吃的,我立马死在这儿,你们只管切开我肚子瞧瞧到底有没有。”
大家去看格尔卡。
“不是我,不是我吃的。”
米伦帮小儿子说话:
“放过这孩子吧,蛋糕本是他的,他可以一个人吃光。”
格尔卡说:大家都别吵啦,蛋糕是全家人的,小儿子用甜美的童声劝架,反倒是让家里人脾气越来越大。米伦一气之下,摘掉围裙,摞下话来:
“我走,随便你们吃。”
她气呼呼地离开厨房,一分钟后,又慢腾腾,面不改色地回来,脸色平静不少。她在餐厅遇到了阿兰洽。阿兰洽闻:“妈,发生了什么?”
“蛋糕少了一块。”
“昨晚我到家,饿的不行,就切了一块,怎么,不能吃吗?”
阿兰洽担心地问,妈,你怎么了。
“没怎么。”
一家人默默地吃了午饭。

之后

关于蛋糕的解决方案,格尔卡只要了一小块,哥哥想独吞,被父亲从桌子底下狠狠踢了一脚。姐姐忍着笑,也要了一块。
格尔卡哭了,那一晚他再没做过关于车祸的噩梦。

关于这本书在现实给我留下的——悔恨和惊喜。我本打算购买的书是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书。在书单搜索引擎中,在检索费尔南多时意外找到了这本书,一开始,我本以为是他写的小说,看到书名《沉默者的国度》,心想,这应该又是他的一本“没有素材的”沉思之书。拿到书时我迫不及待翻开了它。
一本没有目录的书。封面浸泡在雨水里,男人撑着红色的伞,没有声音的书。
地板上的高跟鞋声、背包里的石头、遥远的那一幕、星期天弥撒、提前送葬、他们中最好的一个、蜘蛛网里的回忆、看不见的绳索、玩具手链,肥皂泡和幸福。
在一个诡谲的西班牙小镇上,故事被切成一片一片的。
将一项属性赋予本身没有此属性的事物,是一件毫无意义但是却折射真理的行动。譬如,让一个刚刚被吹出来的肥皂泡幸福,安慰每天被溅起的浪花、试图驯服一件毛衣,说服一个喜欢自己的女孩打自己耳光……我们不知道事物身上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唯一所能得知的是,人群聚集在一起,矛盾不可避免
这必定不会是佩索阿写的,他是一个痛苦的内敛者,一个时刻沉思卡埃罗诗句的骄傲诗人。他相信的是:“我的视野有多大,我就有多大。”而决不会是阿兰布鲁那样”妈,我在美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不用担心。“
阿兰布鲁是一个小说大师,他写的场景惟妙惟肖,对话可爱,人物不只是人物,更是一个时代。他笔下的西班牙似乎永远都下着雨,很少有天晴的时候。短促有力的人物行动,得反复读才能明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叙事结构是我一直寻找的拼图式叙事,单个微小单元,每个单元不可缺,这也是书籍没有目录的原因,他想写一本可以从任何页码开始读的书,可以以任何顺序,任何节奏去理解的小说。并且,最让人惊叹的是,他做到了。没想到关于名字的意外之喜,会让我找到新的作家。
2020结束了,时间达到了又一个节点,但是智慧之海似乎没有落脚之处,只能不断向前
结束。

30万字,585页,17次落泪。

开头:可怜的女儿,去撞丈夫那堵南墙,就像浪头打在岩石上,溅起一点点泡沫后,黯然败退。

结尾:音乐亭旁,两人相遇,互相拥抱,拥抱时间很短。分开前,对视了一眼。说话了吗?没有。什么也没说。

拼图式叙事的故事结构。多重语意组织的描述。多视角切换,却清晰明了,每个人立场坚定,所以变化和冲突会更激烈,带来的破坏/重建更深入人心。
费尔南多·阿兰布鲁的写作是顶尖的。无需置疑的大师水平。
老招数:标题藏在中间。没有目录。
小标题是来自每一篇。
用词精确。
人物在行动:留在/离开厨房,拿出大瓶玻璃威士忌,把照片放在地上,转身那刻的感觉,把镜子蒙上……
拒绝是最开始的本能。米伦拒绝相信,阿兰恰拒绝认输,胡利安拒绝行动,何塞拒绝屈服,格尔卡拒绝原谅,毕妥利拒绝放弃,哈维拒绝幸福,內蕾娅拒绝承认。
寻求救赎?随你怎么说,他们开始行动,急不可耐/盲目地行动:
內蕾娅离开镇子去找她的德国男朋友,结果是:欺骗与背叛,她喝光那一小瓶矿泉水,在目睹了一场车祸后,逃离了德国。
哈维试着恋爱,爱谁?爱一个爱他爱到骨子里的女人。他找到/被找到了这样一个完美的女人,蜘蛛网里的回忆,全部的温馨。她的手握着他的手,他甜蜜地亲吻她的唇,用脸颊轻蹭她柔软的头发,两人情意绵绵。直到多年以后,哈维依然相信,那双手,阿兰萨苏的手,蕴藏了全部的最深的人性。那是一只温暖、柔软、女性的手,失望过,受苦过,工作过,握过,拎过,举过过去完美,现在依然完美。
哥哥他是我见过的最忧郁的人。內蕾娅站在车厢,透过窗户看了一眼前来送行的哈维,她的哥哥,爱她,爱妈妈,爱父亲,所以他痛苦。因为有人死了,有人就要流泪。
毕妥利,对着墓碑,坐在客厅,在公交车上不惧他人,独自一人擦掉墓碑上污秽的话语。心情?一开始是骄傲地擦,最后是平静,再最后,久违的激动?她是唯一做到最后的拒绝,何塞道歉了,很短,除掉信的开头和结尾,只有五句话,但是足够了,足够她带去坟墓,给老伙计一个交代,也许她能得到更好的道歉,她累了吗?最后的日子比起以前或许更容易,阿兰恰帮了她很多,哈维,內蕾娅,还有胡里安,就连米伦,两人正如结尾所写的那样,在电话亭旁,拥抱,相视,最后什么也没说。
而胡里安一家,在非典范分类,或许可以被视作加害者一家,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胡里安说,没有人的生活比他更糟:“一个儿子坐牢,恐怕等不到他出来了,肯定我先死;另一个儿子在毕尔巴鄂,不打电话、不写信、不来看望,米伦怀疑他以这个家为耻;女儿一年多不跟妈妈说话,夫妻俩反目为仇,恨不得拔刀杀了对方。”
阿兰恰是一个反抗者,她阅读,并教会弟弟阅读,她坚持要做生活的清醒者,毫无悔恨地活着,她做好事,保持风度,努力赚钱,养育子女,换来的是?何塞的身份让她的婚姻破裂,碎裂,散了一地的玻璃渣,丈夫永久性拒绝她,不能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一个杀人犯的姐姐。阿兰恰是如何看待的?软弱的丈夫是个混蛋,把无辜的人看作恶魔,她才是那个受害者,她什么也没做,却要替代受罚。就好像命运无情的嘲弄,她中风,身体瘫痪,明明什么过错也没有,这样的无辜成为击倒何塞马利最后的稻草:“你有你的监狱,我有我的监狱。我的监狱是我的身体,我被判了无期徒刑。总有一天,你会出狱,不知道什么时候,但总会有那一天。而我永远没有出狱那一天。你我之间还有一个区别。你做了一些事,所以要坐牢。可我做了什么?要判我无期?”她必然恨过一切,却原谅了一切,所以她是幸福的,在小说中,她是最接近幸福的人。
与她相反的是內蕾娅。她想爱,结果是凄凉的,多年后,她过上了体面却冷清的生活,什么都有,却没有爱。最后,她回到小镇,去看了阿兰恰,儿时的朋友。她是带着眼泪看到阿兰恰努力从轮椅上站起来走上一步的,她羡慕死了,包括那一对可人的儿女。有时我不禁怀疑,这是否是阿兰布鲁对那些放纵者的警示。
西语小说家大都以叙事见长。在这本书由其如此。但是其故事却以日常生活的琐碎展现,或者说,其日常生活被21世纪特有的复杂现实所击碎。到处都是短篇,三页构成一个章节,快节奏的叙事,慢节奏的旅途,人们交谈时东张西望,墓园的墓碑上每天都有鸽子屎。

评论卡